H7N9耐藥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上傳日期:2013-11-05 16:18:26 瀏覽次數:6876 次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在H7N9亞型流感病毒兩個重要囊膜蛋白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繼H7N9的血凝素(HA)結構和受體結合特性研究在美國《科學》雜志發表后,由微生物所研究員高福領銜的科研團隊對病毒另一個重要囊膜蛋白神經氨酸酶(NA)的結構及特性的研究又獲突破。相關論文于10月29日在《細胞研究》雜志在線發表,并配發封面圖片。
10月份,浙江省發現兩例人感染H7N9病例,顯示了今年秋冬季H7N9卷土重來的可能性。NA是重要的抗流感藥物靶點,此次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H7N9病毒基因片段具有多態性,說明其中至少有兩種不同的HA和NA。
研究人員通過對兩株具有代表性的H7N9(安徽株和上海株)的NA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兩種N9的關鍵位點294位氨基酸存在差異,安徽株N9的第294位是精氨酸(R),而上海株N9的第294位是賴氨酸(K)。該位點對天然底物和抗流感藥物NA抑制劑的結合至關重要。
隨后,研究人員證明K294突變會導致病毒對達菲、瑞樂沙、帕拉米韋和拉尼娜米韋等多種臨床用抑制劑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他們還進一步闡明了其耐藥的分子機制。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以上海株為代表的病毒對常用NA抑制劑產生了耐藥,但這種突變對病毒復制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其不能成為感染人的主流病毒。因此,達菲等常用抑制劑仍可用于H7N9的臨床治療。(來源:中國科學報)
10月份,浙江省發現兩例人感染H7N9病例,顯示了今年秋冬季H7N9卷土重來的可能性。NA是重要的抗流感藥物靶點,此次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H7N9病毒基因片段具有多態性,說明其中至少有兩種不同的HA和NA。
研究人員通過對兩株具有代表性的H7N9(安徽株和上海株)的NA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兩種N9的關鍵位點294位氨基酸存在差異,安徽株N9的第294位是精氨酸(R),而上海株N9的第294位是賴氨酸(K)。該位點對天然底物和抗流感藥物NA抑制劑的結合至關重要。
隨后,研究人員證明K294突變會導致病毒對達菲、瑞樂沙、帕拉米韋和拉尼娜米韋等多種臨床用抑制劑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他們還進一步闡明了其耐藥的分子機制。
不過,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以上海株為代表的病毒對常用NA抑制劑產生了耐藥,但這種突變對病毒復制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使其不能成為感染人的主流病毒。因此,達菲等常用抑制劑仍可用于H7N9的臨床治療。(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