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藥創制已投逾300億元獲62件新藥證書
上傳日期:2013-02-26 08:47:53 瀏覽次數:6399 次
中國科學技術部25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通報“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情況稱,截至2012年底,該專項共立項1251個課題,中央財政共投入97億元人民幣,地方配套和帶動企業投入分別41億元、193億元。
到2012年12月,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累計獲得新藥證書62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約占2/3,其中一類新藥12個。同時,臨床在研品種近400種,獲199個臨床批件,完成104項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申請發明專利近9000項,獲專利授權3000余項(國際專利授權560項);制定各項標準2200項;產業化上市品種23個,總產值達12.4億元。該專項實施累積新增產值近800億元。新藥創制重大專項實施5年來,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埃克替尼”、抗炎化學新藥“艾瑞昔布”、抗類風濕關節炎新藥“艾拉莫德”等多個中國品牌的自主創新藥物成功上市,打破一些病種只有進口用藥的現狀;服務于醫改的藥物大品種改造進展順利,緩解百姓用藥難、用藥貴狀況。大品種改造是指通過對納入中國基本用藥目錄中的藥物大品種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藥品質量和療效,明顯減少副作用,基本滿足國民使用優質、廉價藥品的需求。
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介紹說,中國生產的化學藥物90%以上為仿制藥,大量新藥依賴進口,藥物價格居高不下,公眾醫藥費用負擔沉重。為此,中國2008年起組織實施新藥創制重大專項,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結核、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類(種)嚴重危害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系統部署化學藥、現代中藥和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
新藥創制重大專項的2020年目標包括,研制80至10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新藥,中國新藥創制整體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實現醫藥產業由仿制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戰略性轉變,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中藥產業。(轉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