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復診服務納入醫?;鸬闹Ц斗秶?,診療費和藥費醫保的負擔部分,可以實現在線直接結算。
隨著互聯網診療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線上醫療有了較快發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互聯網診療憑借網絡優勢,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積極作用,并趁勢在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逐漸發展成為醫藥衛生領域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然,互聯網診療快速發展的弊端也浮出水面,“兩會”已有委員、代表就目前互聯網醫療現狀發聲,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線上處方審核力度不一,亂開藥和過度用藥情況存在。
2.有的互聯網醫院把醫生的收入和處方量掛鉤,過去在實體醫院的“以藥補醫”現象在虛擬世界又有了生存空間。
3.部分制藥企業把過去用在實體醫院的營銷模式復制到互聯網醫療平臺,醫藥代表用線下“學術拜訪”推動線上處方量,容易孳生藥品回扣。
4.由于進入門檻低,利潤大,前途廣,制藥企業可自辦收購現成互聯網醫院,有可能通過掌控診療過程,提升自家藥品銷量。
5.資本市場推波助瀾,更多投機者和企業爭相涌入,帶來資本推動下的行業風險。
6.部分患者為了多開藥,可能會通過互聯網診療夸大病情,得到與實際病情不符或超量的藥品。
7.互聯網診療與藥店、診所結合,非藥品銷售套用醫?;?,醫?;鹩辛魇эL險。
選擇優質實體
盡管互聯網診療納入醫保報銷可能會出現種種問題,但醫療互聯網化是總的趨勢,瑕不掩瑜。只要控制得當,醫療一定能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實現質的飛躍。首先,政府監管會加強,會以監管實體醫院的力度來監管互聯網醫院。同時,監管手段與時俱進。如建立互聯網醫院的考核機制、設立紅線、醫生跨醫院行醫的考核機制、全國互聯網醫院處方聯網監控等。
前幾年,對于互聯網診療領域,企業觀望居多,真正視其為主要戰略的不多。近兩年,隨著利好政策出臺,互聯網診療實體大量出現,難免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有盲目跟風的、有想短期獲利的、有炒作圈錢的,想趁早進入這一領域搶占先機的制藥企業要擦亮眼睛,防止進坑。
剔除部分不良互聯網實體,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有長遠發展的互聯網醫療目前分為兩類:一是新興實體、民營醫院、網絡巨頭組建的網絡醫院,二是以三甲醫院為主體國有大醫院逐漸試水網絡而形成的網上醫院。
營銷細分市場
近年來,大多數藥企看到了互聯網醫療市場的巨大潛力,越來越重視對互聯網醫療的市場營銷,但從市場細分角度看,仍需區別對待。
首先,處理好傳統業務和互聯網市場的關系,分清主次。過去以醫院為主的企業要循序漸進,用臨床產品品牌影響互聯網市場,控制節奏,防止產品一窩蜂地甩到互聯網診療市場,掌握價格和流向,嚴防低價沖擊現有的實體醫院市場。
其次,企業根據自身實力和產品特點選擇適合的互聯網平臺。大型互聯網醫院平臺應以處方藥為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品種、規格、劑型方面與傳統醫院市場有所區隔。借助大平臺資源引流患者雖能快速上量,但切忌把傳統醫院引空,成為無源之水。
第三,實力強的企業可以參與甚至主導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醫院平臺,利用傳統市場優勢將線下醫生資源轉化到線上坐診,既能快速開拓線上市場,也能以新型線上合作方式維系醫生資源。
第四,圍繞互聯網診療實體開展線上學術活動,提升互聯網醫院和醫生的業務水平,促進對企業產品的了解。
第五,互聯網具有互動性和即得性,既是宣傳平臺也是銷售市場,可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如常見病、老慢支防治等。網絡互動為藥企提供了精準獲取目標受眾的手段,其閉環性在宣傳的同時還能實現消費轉化。
互聯網診療無形中增加了處方藥銷售的終端,可視為第四終端,與第三終端相比,大大縮短了企業到患者的環節和時間,渠道簡化,成本低。普藥、未中標品種、OTC品種都可在這一領域一試身手。
總之,國家層面鼓勵互聯網診療,線上藥品銷售為企業帶來新挑戰和新機會,醫藥企業如何避開漩渦沖浪網上是一個全新課題,找到這一課題的最優解才能讓互聯網診療成為新的增長點。
(來源: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