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有效治療腦中風新方法
上傳日期:2013-06-28 14:34:49 瀏覽次數:6422 次
復旦大學腦損傷研究海外創新團隊科學家發現體內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性T細胞,可有效治療腦中風引起的腦損傷和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神經科學領域權威期刊《神經病學年報》上。
缺血性腦損傷會激活體內包括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在內的免疫炎癥細胞,釋放大量有害物質,誘發強大的免疫炎癥反應,損傷血腦屏障并加重腦中風后腦損傷,引起長期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后遺癥。免疫調節性T細胞在體內存量雖然有限,但它們是免疫系統的忠實“衛士”,當發現免疫細胞被過度激活時,就會使出渾身解數抑制有害物質的釋放。
陳俊海外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在免疫細胞釋放的有害物質中,有一種平時含量很低的“基質金屬蛋白酶-9”是在腦損傷通過激活中性粒細胞后大量產生的。它通過血循環進入腦卒中病灶,進一步破壞血腦屏障,從而加重腦損傷。該團隊創新性地運用異體免疫細胞移植方法,把體內免疫調節性T細胞含量逐步提高,當達到10倍以上時,腦卒中后腦損傷癥狀奇跡般地明顯減輕,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也顯著減緩。該研究進一步證實,免疫調節性T細胞是通過抑制缺血損傷后外周中性粒細胞釋放“基質金屬蛋白酶-9”,從而起到腦保護作用。
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腦中風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在發病4.5小時的“時間窗”內,使用藥物“重組tPA”進行溶栓治療,但目前我國僅有小于1%的病人得惠于此項療法。根據陳俊團隊的新研究發現,免疫調節性T細胞治療法如果與“重組tPA”聯合使用,可有效減少溶栓導致的腦出血并發癥。該研究顯示,免疫調節性T細胞輸入延遲至中風發作24小時之后,依然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