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醫改在即將進入第四年之時重申“強基固本”,釋放出利好基層的強烈信號,這有利于新醫改既定目標的實現,因為新醫改的關鍵就是“不能讓基層弱”
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
此后,這份6000余字的《意見》被冠以醫改“新政”的名頭,在社會廣泛傳播。
中國藥學會醫藥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宋瑞霖對《瞭望》新聞周刊評論說:“該《意見》與之前發布的醫改文件一脈相承,并無質的變化,只是再次強調抓住基本藥物、基層機構這個綱,綱舉目張,最終實現醫改設定的目標。”
宋瑞霖曾擔任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科教文衛法制司副司長,對中國的醫藥政策十分熟悉。
宋瑞霖分析說,本輪醫改在即將進入第4年之時重申“強基固本”,釋放出利好基層的強烈信號,這有利于新醫改既定目標的實現,因為新醫改的關鍵就是“不能讓基層弱”。
本刊記者從國務院醫改辦獲悉,《意見》的總體考慮是,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既定方針,保持基層醫改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突出長效機制的建設,對地方上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做法給予充分吸納,并對醫改推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相應政策措施。
利好基層
事實上,圍繞“基層”這一工作重心,本輪醫改已經付出了三年多的努力。
宋瑞霖說,三年多來,各級政府將財力重點投向基層,構建了嶄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平臺,基層醫療環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由于歷史欠賬較多,基層仍然是衛生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距離滿足公眾方便就醫、經濟就醫等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所以衛生“十二五”規劃依然將“強基層”作為重點,明確要繼續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
在軟件建設方面,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不足的矛盾,《意見》提出加快推行全科醫生制度,實施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和欠發達農村地區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等措施予以緩解。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意見》強調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從根本上鞏固完善基層醫改。
首先是深化編制和人事改革。一方面要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法人主體地位,落實用人自主權;另一方面,則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定編定崗不固定人員,變固定用人為合同用人,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其次,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負責人的考核?!兑庖姟诽岢鲆劳行畔⒒侄?,強化對基層機構的量化和效果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主管部門要對基層機構的負責人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其收入和任免掛鉤,不允許將負責人的收入與基層機構的經濟收入掛鉤。
最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待遇?!兑庖姟访鞔_,基層機構在核定的收支結余中可按照規定提取職工福利基金、獎勵基金。允許各地從實際出發,在平穩實施績效工資的基礎上,結合醫務人員工作特點,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但嚴禁將醫務人員收入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掛鉤。
在硬件建設方面,《意見》瞄準穩定長效的多渠道補償機制,計劃從5個渠道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補償:
一是落實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專項補助經費。政府舉辦的基層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基層機構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對基層機構人員經費(包括離退休人員經費)、人員培訓和人員招聘等所需支出,由財政部門根據國家規定合理安排補助。二是完善財政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的補助政策。中央財政已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后對地方的經常性補助機制并納入財政預算,支持地方完善財政對基層機構運行的補助政策,中央對地方補助標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相應提高。
三是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各級財政要及時足額下撥基本公共衛生經費,確保??顚S茫坏媒亓?、挪用、擠占?;竟残l生服務經費要先預撥后考核結算,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相應提高保障標準。同時,基層機構承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任務由財政按照服務成本核定補助。
四是全面實施一般診療費?!兑庖姟芬蟾鞯亟Y合實際合理確定一般診療費標準,原則上10元左右。要嚴格落實一般診療費醫保支付政策,將其納入基本醫保門診統籌支付范圍。
五是發揮醫保支付的補償作用。擴大門診統籌范圍,合理確定醫保支付范圍和標準。醫保支付比例要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藥服務。要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支付制度。采取購買服務方式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給予補償。(轉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