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抗生素耐藥性有了新視角
上傳日期:2013-01-25 08:52:53 瀏覽次數:7068 次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英國籍全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阿萊斯迪爾·穆奇(Alastair Murchie)課題組在耐藥性病原菌中首次發現了一種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調控的新型“核糖開關”,該“開關”對控制此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有重大作用。這一成果近日刊發于最新一期世界頂級學術雜志《細胞》。它為人類最終攻克抗生素耐藥的世紀難題提供了全新視角和理論依據。
英國籍科學家阿萊斯迪爾·穆奇教授2005年起到復旦大學全職任教,他與陳東戎研究員率領課題組,歷經3年多艱辛,發現了一種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調控的新型“核糖開關”,對控制此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有重大作用。該成果符合開發新型靶標藥物的要求,具有極大的臨床實用潛力。
在我國,由于存在大量抗生素濫用現象,致病菌耐藥性的危害更為普遍和形勢嚴峻。該課題組此次發現的由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藥物調控的新型“核糖開關”,有望攻克此類藥物帶來的耐藥難題。最新研究證明“核糖開關”是自然界細菌、高等植物等天然存在的、有調控作用的傳感器,位于細菌等體內特定的基因非編碼區,它通過結合細菌等體內小分子代謝物來調控基因的表達,可以不依賴任何蛋白質因子而直接結合代謝物并發生結構變化,參與調控生物的基本代謝。
阿萊斯迪爾·穆奇教授認為,雖然對現有藥物進行輕微改造,就可以勉強控制現有局面,但從長遠來看,研發出能以全新方式靶向殺滅細菌的新型藥物則更具吸引力,因為這樣就能保持藥物的原有臨床藥效,亦有望通過聯合用藥等方法徹底解決耐藥問題。(轉自人民網—人民日報)